由於古代的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洋板塊的造山運動,豐富了台灣東海岸山脈的石種,秀姑玉就是其中的一種,至今令人愛不釋手。
民國八十一年底八十二年初,玉里鎮轄區海岸山脈出現了一種饒富變化的玉石,一時引起愛玉者趨之若鶩,於焉興起了採石風,價值也扶搖直上。然而,因涉及盜採事件,各大報媒體競相報導,有幾所中小學校為此也在科展中大加說明。
而當時的立委謝深山,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為競選連任舖路,邀請幾位藝人在玉里國中體育館舉行「明星之夜」義務演出,李校長特別希望我藉由謝立委,餽贈每人兩件當地的玉石,並由我簡介。那天晚上,我苦思玉石的名稱,終於鎖定三個原則為玉石命名為「秀姑玉」,並首先在民眾日報花蓮版披露。
秀姑玉的形成,據了解,是在七、八千萬年至四百多年前的兩次造山運動及無數次的造地運動(地震)時,為這些山脈的地層留下許多裂縫,而後每遇到造地運動時,就會造成地層板塊滑動,引導上升熱液(岩漿)以熱氣進入這些裂縫中,待冷卻凝固及沉澱後,變成礦物元素,經長時間地層內化學組合,以壓力慢慢結晶,形成寶石脈。
它出產於秀姑巒溪流域以東的海岸山脈,當時以玉里鎮轄區蘊藏最多,質地晶瑩剔透,具透光性,在摩式礦物硬度表中,其硬度在五度以上,與紫玉、黃碧玉、血絲碧玉、年糕玉、七彩碧玉……共生,外層有白土保護,可以當擺飾、掛飾、項鍊、雅石、雕刻,可謂百變秀姑玉。